恶性疟原虫感染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新机制已经被发现
2020-10-09 14:00 来源: 互联网
中科院广州生物医学与健康研究所陈小平团队前期研究发现,疟原虫感染激活了荷瘤小鼠的抗肿瘤免疫反应,对抗肿瘤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并通过外显体中的microRNAs(miRNAs)和肿瘤组织中全新的长非编码RNA(lncrna)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的VEGFR2基因,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小鼠肝癌实验动物模型,发现疟原虫感染和疟原虫代谢产物疟原虫色素通过减少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AM)的浸润,阻断TAM的IGF-1/MMP9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9月24日,有关细胞通讯和信号的研究成果发表。
肝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缺乏有效的术后治疗,复发率高,5年生存率低。因此,在抑制小鼠肝癌组织中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的生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uscells,TAMs)是肿瘤组织中数量丰富的免疫炎症细胞,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陈小平团队发现,TAMs产生的TAMs数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参与肿瘤血管生成,而疟原虫感染可下调TAMs中MMP-9的表达,从而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TAMs浸润水平和MMP-9表达水平的降低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重要因素。此外,疟疾色素(Hz)在Tam中的积累可阻断IGF-1/Akt/MAPK/MMP-9信号通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
本研究揭示了疟原虫感染可以激活被肿瘤抑制的免疫系统,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在这两种免疫机制之间起着桥梁作用。疟原虫感染通过激活小鼠免疫系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这一新发现为肿瘤生物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为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治疗方法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研究工作由博士生王本凡在陈小平研究员和秦莉副研究员的指导下完成。
责任编辑:iiihyt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