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限大额存单“一单难求” 银行揽储压力还是很大

2020-11-17 11:06   来源: 互联网

近几年来,零售客户青睐的大型存单,尤其是三年以上的存款单 "很难找到"。一些业内人士透露,银行全年发行的巨额存单应在年初申报。进入第四季度后,一些银行可能会因为前段时间筹集的大量存单而导致配额紧缩,因此大存单的发行将减少。建议可以通过转移,或试图从小银行购买大存单,这可能是更充分和更有利可图。


徐小姐告诉记者,今年年初,她试图购买数十万元的大存单。她觉得很好。年化回报率接近 4%,高于保本理财产品的回报率,而且还按月支付利息,甚至可以提前转移或支付。"最近又有一笔闲置的钱,想买一张大存单,甚至问几家银行,都说没有。" 徐小姐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没有这么好的存款单呢?银行不需要押金吗?


所谓大存单,是指银行发给个人或机构的一种大存单,最低购买限额为 200000 元,期限一般为一个月至五年。


近年来,随着 "高息" 理财产品和资本保险金融管理逐渐淡出市场,大型存单已成为更好的替代品,特别是三年大存单,年化利率与五年相同,虽然许多银行在年中集体下调了三、五年的年利率,但四大银行已从基准存款利率的 1.5 倍降至 1.45 倍,但仍高于许多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深受投资者欢迎。


记者几天前走访了多家银行网点,发现大型存单产品紧张,三年以上更难找到。一家国有银行消息人士告诉记者,近几个月来,长期大型存单的发行大幅减少,大部分大型存单现在的期限都不到一年、两年、三年或更长。而另一家国有银行,记者发现,这类产品只供私人客户销售,可以看出有多紧。


十月份大存单



发行量创下全年最低水平,一组监测数据也显示,10 月份存单发行量创下全年最低水平。据荣 360 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0 年 10 月,全国共发行存单 340 张,环比下降 19.24%。根据上述监测报告,从利率变化情况看,与 9 月份大额存单发行相比,10 月份 3 个月期、1 年期、2 年期和 3 年期存单平均利率略有上升,6 个月期和 5 年期平均利率下降按月计算。五年期利率降幅最大,跌破今年最低的 4% 水平。但三年期存单发行占比 27.35%,环比下降 8.52 个百分点,也是年内最低水平。




荣 360 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指出,从今年月度存单发行情况来看,1 月份比其他月份高出很多,上半年也比下半年高。




一位银行人士向记者透露,银行全年发行的大额存单金额要在年初上报。进入四季度后,部分银行可能会因为前期大额存单募集资金量较大,导致额度紧张,因此大额存单的发行量会减少。




刘银平还预测,11、12 月份大额存单发行量仍将维持低位。在降低成本的压力下,国有银行将继续压缩 3 年期和 5 年期存单的发行规模。




温馨提示:关注转账平台


有银行人士建议,如果想投资 3 年期存单,可以关注转账平台。一些银行建立了大额存单转账平台,以提高产品的流动性。”日前,有客户在转账平台上获得了今年 1 月起的 3 年期有息存单,相当于购买了一张 25 个月的存单,但享受的是 36 个月的年化利率。而且,年初利率没有下调,非常划算。”。




此外,由于客户少,揽存压力较大,虽然大额存单的发行量也较少,但仍有一定的限制,且收益率高于大型银行。你可以尝试购买小银行,而不必担心风险,因为 50 万元以下的本金和利息都有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



image.png

记者观察:银行负债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大额存单供不应求,但事实上,银行债务方面的压力依然存在。




根据央行 11 日公布的最新数据,10 月份人民币存款减少 3971 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6343 亿元。其中,居民存款减少 9569 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减少 8642 亿元。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居民存款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居民根据资本市场走势调整资产组合。




另一方面,记者观察到收益率较高的产品。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去年底以来,监管部门不断引导银行降低债务侧成本,包括新增定期产品、暂停提前支取和计息方式、叫停高收益创新产品等,要求银行降低结构性存款规模。同时,随着贷款利率的持续下降,银行也下调了部分存款产品的利率。例如,360 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大额存单利率呈现小幅下降趋势,而长期利率下降幅度更大。以最具代表性的三年期存单为例,与去年 10 月相比减少了 101 个基点。




不过,在准备金竞争激烈、年底资金紧张的压力下,各类存款产品利率出现反弹。根据荣 360 大数据研究院发布的最新监测数据,除 5 年期外,10 月份定期存款平均利率均有所上升。其中,3 年增长幅度最大。




刘银平指出,为保持存款规模的一定增长趋势,一般存款利率可能暂时止跌,短期内大额存单利率可能进一步小幅上涨。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吴文指出:“虽然银行整体负债成本率持续下降,但压力已逐渐显现。”。


责任编辑:萤莹香草钟
分享到:
0
【慎重声明】凡本站未注明来源为"第一经济网"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网站简介 免责声明 投诉建议 广告服务 网站地图 sitemap